0431-85646722 |
|
0431-85646722 |
|
作者:颜薇 浏览量:2192
今年是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建成20周年。20年前,西班牙北部城市毕尔巴鄂传统工业日渐衰落、经济上遭遇重创,整个城市陷入濒临崩溃的境地。为实现城市复兴大计,当地政府不惜耗费巨资、力排众议,委托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设计建造古根海姆博物馆。
事实证明,这个赌注下对了。20年来,这座被称为“世界上最有意义”的博物馆不仅救活了毕尔巴鄂这座城市,也向世界展示了艺术所具有的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废弃用地长出“银色航母” 站在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门口,望着眼前的滨水地区,人们很难相信,这里二十年前还是一块废弃的工业用地。 毕尔巴鄂在历史上得益于其发达的采矿、冶金和造船业而崛起,传统工业发展盛极一时。但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传统重工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危机,城市面临着经济衰退、环境污染、失业率提升等诸多问题。 为了扭转这一颓势,毕尔巴鄂开始思考城市发展新的出路。它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未来的高科技城市,率先引领整个城市转型和复兴计划的“先声”是建造一座崭新的、旗舰性的艺术博物馆。 于是,内尔维翁河湾旁便有了这座犹如一艘巨大的“银色航母”的建筑静静停泊,阳光下,鱼鳞状的钛金属板熠熠生辉。 不过,博物馆的建造成本就高达8400万欧元,对当时的人们来说都“太贵了”。因而提出建筑方案时,政府各派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对声音。但随着博物馆的建成启用,大量的海外游客涌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辐射了更多的地区和产业。如今,博物馆每年为城市带来高达4亿欧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产值。 力排众议,做自己的毕尔巴鄂 对当地人来说,古根海姆博物馆不仅是一个世界艺术珍品展示的绝妙舞台,其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和理念更是城市文化的风向标。在它的引领下,毕尔巴鄂也从一个缺乏活力的没落小城一跃成为全球文化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在1997年,用艺术来振兴地方经济的想法还相当新颖,但伦敦和利物浦的实践都验证了这一倡议的可行性。两座英国城市分别借助艺术的力量改造滨水地带,使传统的工业城市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而毕尔巴鄂在艺术触发效应下的城市转型则更为戏剧化。 胡安·维达尔特是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负责人,毕尔巴鄂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他说,童年记忆中的城市风貌与现在的截然不同。当时,新闻总是负面的,不是工厂关闭就是恐怖袭击事件,人们都处于一片颓势中。 在这个背景下,古根海姆博物馆更像是一场蓄力已久的逆转,“它必须向世界传达毕尔巴鄂城市复兴的雄心和抱负。这里不是纽约和巴黎,而是自己的毕尔巴鄂。”维达尔特说,“当时城市发展进入瓶颈时期,博物馆给了市民和政治家坚定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因此,建筑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博物馆本身的范畴,而是作为城市更新的标杆存在,帮助城市走向开放和包容。 博物馆的使命就是要修复创伤 兴建古根海姆博物馆是毕尔巴鄂城市复兴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在发展包括博物馆在内的大型旗舰项目的同时,一系列城市改造项目也都付诸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比如,内尔维翁河的河道整改工程。河道清理改善了这片滨水区的生态环境,使得城市中心的面貌焕然一新。维达尔特说:“过去,这里曾是城市中央的一块伤疤,博物馆的使命就是要修复创伤,改造这个地方。”今日,内尔维翁河畔已成为市民闲逛的好去处。 与博物馆同期建成的双线地铁系统也大大带动了沿线产业和商圈的更新,“地下之城”与地面上的博物馆遥相呼应。 值得一提的还有西班牙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为毕尔巴鄂专门设计的人行天桥。桥梁造型典雅,线条优美,横跨于内尔维翁河之上,是毕尔巴鄂的又一地标性建筑物。同样由卡拉特拉瓦设计的机场航站楼则将技术与艺术诗意地融合起来,成为宣传毕尔巴鄂城市形象和文化气质的第一窗口。可以说,诸多设计师的共同努力让城市更新不断进入新的高潮。 其他国家可以从毕尔巴鄂以及古根海姆博物馆的经验里学到什么?如果你想复兴一座破旧的城市,建造一个华丽的艺术馆总是万能药吗? 并不尽然。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成功绝非是靠一己之力,一个单一的、出类拔萃的建筑物虽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塑造新的城市形象,但与此同时还必须有完善的发展规划来保证城市整体复兴的后劲和持续力。“博物馆只是一个更广泛的计划的一部分。”维达尔特说。
摘自:《建筑论坛》 摘录人:颜薇/审批人:杨秀玲 2017年04月17日 上一篇:绿色高效的巴厘岛燃煤电站 下一篇:雄安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曹妃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