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1-85646722 |
|
0431-85646722 |
|
作者:张书瑞 浏览量:2111
摘要:2015年3月18日市住建委在恒大御景湾自住房工地召开现场会,要求全市新开工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等各方法人都必须签署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实行建筑工程质量终身追责制。 按照北京此次实施的新规,全市新开工建设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在开工前,其建设、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监理单位的法人,都要签署一份授权书。这五方的项目负责人,以及为该工程供应混凝土、钢筋等建材的企业法人,则必须签署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 对于已经开工正在建设的项目,也要按规定补签授权书和承诺书。 “过去,很多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会更换项目经理,政府这边也不掌握。这次无论是建设方还是施工方,项目经理都要签承诺书,并要报住建部门备案。将来即使更换项目经理,也要再签一份承诺书。”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解释说。 此外今年北京将定期对违法违规企业进行全市通报,保障房和自住房质量将是今年严打的重中之重。 解读 开发商消失 责任人也跑不了 记者注意到,在这份承诺书上,签字的人都要登记上自己的单位和身份证号,并承诺在该项目的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工程质量承担终身责任。 “也就是说,无论是施工过程中,或是将来入住后出现质量事故,即使届时开发企业或施工企业消失了,我们也能通过身份证号等信息,将当时签承诺书的项目负责人找到,追究其责任。”市住建委负责人解释说。 这位负责人表示,实行了质量终身追责机制,项目负责人头上就有了“紧箍儿”,一旦出现质量事故,项目责任人将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进入黑名单,今后在建筑市场寸步难行。 “这一制度让他们更加重视质量和安全,从源头上杜绝‘楼脆脆’等豆腐渣工程。”这位负责人说,今后,建筑质量终身制将纳入动态监管,进行信用记分处理,违规的企业将严格限制其资质升级和市场招投标。
整理/审批人:许彦茁 整理摘录自:百度乐居 日期:2015年4月10日
不少地方热衷大拆大建,“末端节能”无人问津 由于规划设计的不科学和施工的粗放,有的地方出现不少“短命建筑”。我国建筑“短命”长期备受诟病,经分析其往往是两种原因造成:一是由于建筑标准过低或质量不高,缩短了使用寿命,如此前浙江奉化一座房龄仅20年的居民楼坍塌造成多人伤亡,为我国建筑质量敲响警钟;二是由于规划调整、经济利益驱动、追求GDP等因素,对正常使用的建筑物拆除,人为缩短了建筑寿命。 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裁张桦说,我国某些建筑的寿命连欧洲国家的1/4都不到,很大的问题就是“长官意志”人为拆除,不但破坏了城市的肌理,而且造成巨大的浪费。“老旧建筑结构整修、功能改造都是主流的做法,欧洲、日本都是如此,很多建筑通过功能调整焕然一新,如上海外滩著名建筑群,几乎都经过加层、整修、改造,照样可以使用上百年,而我们新建建筑却如此短命,值得深思。” 由于畸形政绩观和GDP追逐症的影响,国内城市大拆大建成为普遍现象,据统计,我国每年老旧建筑拆除量已达到新增建筑量的40%,远未到使用寿命限制的道路、桥梁、大楼被拆除的现象比比皆是,带来的浪费尤其严重。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如松说,中国建筑过剩在局部已经显现,最大的浪费在于大拆大建,一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的建筑已经开始推倒重来,虽然创造了大量的GDP,但浪费代价是巨大的。“欧洲从华沙开始尝试传承历史文化的旧城改造,以整修改造为主而不是盲目拆除,后来传递到布拉格、维也纳等许多城市,既经济又文化,跟我们大拆大建的‘豪气’迥异。” 目前我国每年建筑物拆除量高达数亿平方米,然而资源价值极高的建筑废弃物利用率却极低。仅在上海,每年建筑废弃物总量就达到2330万吨,其中30%左右(约700万吨)是废弃混凝土,但这些最具有资源化利用价值的废弃混凝土大部分仅作填埋或初级利用,浪费了巨量的建材资源。 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司副司长李静说,实际上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制造出的建材性能也非常好,但由于成本稍高,造成大量被弃用,大量“变宝为废”造成浪费不说,很多地方还是仅顾眼前利益,违规使用黏土砖,破坏生态环境,情况十分严重。
整理人:张书瑞/审批人:许彦茁 整理摘录自:经济参政 日期:2015年4月10日 |